本网讯(通讯员 高升 宫媛媛 记者 吴文珍)物业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事关千家万户民生福祉。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业服务纠纷,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创新构建“法院+住建”多元解纷机制。2月11日,该院积极运用府院联动机制,有效推动某小区物业交接走出僵局,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司法动能。
位于大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小区因新旧物业更替引发连锁纠纷。2023年9月,业委会选聘新物业后,原物业公司因服务质量争议拒绝配合交接,导致业主信息、费用明细等关键资料缺失。又因为部分业主长期欠缴物业费,新旧物业相继向法院提起诉讼,出现同一业主被双重追索的异常情形,引发群众对重复起诉、服务质量等问题的集中投诉,部分当事人甚至拒收法律文书,案件办理陷入僵局。
针对这一基层治理“疑难症”,大通法院立案庭立即启动府院联动机制,联合经开区住建局组建专项调解组。2月11日,由三名资深法官与住建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调解团队,采取“穿透式调解思维”,分别就物业交接程序、费用清算标准等核心争议组织多轮磋商。新老物业公司初步达成各自清算物业费用,后续按照比例办理债权转让的调解意向。
据悉,2024年,大通法院深入小区实地调研走访,充分把握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纠纷的原因、难点,通过巡回审判、联动调解的方式,成功办结物业案件544件,其中调解、撤诉结案507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3.2%,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针对业主提出的物业服务问题,大通法院加强研判,及时与物业公司沟通讨论,制发司法建议,督促物业公司进一步优化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形成居民“安居”、企业“乐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