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钱家盛始终心系高校人才的培养问题,尤其关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钱家盛委员看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彰显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这几年,他围绕相关话题,结合高校工作和基层调研,在不同场合都表达了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在调研中,我发现有的高校专业重传统而轻实际,不但影响毕业生就业,也无法更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他说。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钱家盛针对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问题,建议高校要积极适应国家人才需求,适时调整高校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同时对研究型、应用型等不同人才开展分类指导,加强产教研融合,了解企业技术需求,持续深化校企沟通,共同研究优化专业设置。
今年,钱家盛把对人才培养的关注目光聚焦在了徽学的发展上。在他看来,徽学研究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研究人员缺乏且分布零散,未凝聚成强大的研究合力。“人才是徽学研究的关键因素。让徽学成为与敦煌学、藏学齐名的地方显学,必须要通过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将分散的人才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研究队伍。”钱家盛再三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心系教育,建言献策。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钱家盛还在打磨准备提交的提案。“我将会继续关注教育,深入基层实践,扎实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利用专业优势努力发出所在界别的声音,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
·记者手记·
从业30多年来,钱家盛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无论是在三尺讲台、科研一线还是管理岗位上,都兢兢业业。他深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聚焦人才培养问题屡屡发声,彰显了一名政协委员的担当。(安徽日报记者 李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