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听人说和县善厚镇有家包子特别好吃,都成网红了,那我们过去尝尝”?“好啊!明早就去!早就 听说了,要不是距离远,早就去了!”2月22日早晨,南京一对小夫妻驱车80多公里,来到和县善厚镇皂角村,只为吃上一口村里远近闻名的私房老面包子。
跟随导航来到皂角村,早春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诱人的面香。因为名气大,小夫妻俩几乎没费劲就找到了私房老面包子铺,铺子里,店主殷光平和郑燕夫妻正在忙着发面、制作馅料、包包子……灶膛柴火正旺,蒸笼热气腾腾。等了几分钟后,一锅鲜香的包子出笼了,用盘子盛着端上桌,一旁等着尝鲜的食客们顾不上烫嘴,立马用筷子夹起一个送进嘴里,轻咬一口,肉香四溢,满口生津。
记者看到,在包子铺旁边一个用防雨布搭成的简易帐篷里,四五张方桌坐满了人,除了本地食客之外,还有来自滁州、南京、马鞍山、芜湖等地的外地食客,他们自己吃完之后,还找店主要来食品袋,几十个几十个的打包带回家品尝。
“我们这里的老面包子已有百年历史,用的是祖传的老面发酵手艺,发酵时间长,面皮更加松软有嚼劲,现在很多人图省事,都用酵母粉发酵,但我还是坚持用老面,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店主殷光平一边麻利地包着包子,一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的肉馅都是选用本地新鲜的猪肉,除了小葱、生姜和盐,其他什么都不放,纯手工制作,所以做出来味道自然不一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殷光平15岁便拜师学艺,由于勤奋好学,得到真传,从此开始了三分案板七分手艺的生活。为了每天早上都能端出一笼笼老面包子,殷光平夫妻每天天不亮便开始忙活,包包子、蒸包子,配合默契。
因为做出的包子口感特别好,为此,夫妻俩每天都要卖出2000多个包子。除了本地客人外,南京的、滁州等周边城市的宾馆饭店也慕名前来采购,每天都有订单。特别到节假日,需求量更大。“才过去的春节,包子卖得特别好,虽然提前做好了准备,增加了产量,但还是供不应求。” 殷光平笑着说。
随着私房老面包子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老李的包子铺也逐渐在网络上走红。“经常有人来拍视频发抖音、发朋友圈,生意做的好也得亏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宣传。现在我们做的包子不仅有固定的供销渠道,还接了一些快递业务。”郑燕笑道告诉记者,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品尝包子的照片和视频,并称赞其为“藏在山村里的宝藏美食。
皂角村党支部书记表示,如今,皂角村的私房老面包子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张美食名片,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接下来,村里将依托私房老面包子铺的品牌效应,打造特色美食村,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陶永跃 李文静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