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徐奥萍 见习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夏茜茜)随着网络消费模式的不断涌现,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线上预付式消费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虚假宣传、价格陷阱、退费难等问题。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2月27日,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当前网络消费热点发布网络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科学理性消费,依法维护权益。
该局提醒,针对直播购物,要选择信誉高、资质全的直播平台,核实主播推荐商品的来源及商家资质,避免通过个人转账或非正规链接交易。社区团购则应选择正规运营的团购平台,核实团长身份及商品售后保障,谨慎参与“无证无照”私人团购。线上预付式消费要谨慎购买大额预付卡,看清充值促销规则和内容,线上消费也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退费及违约责任等条款,避免“卷款跑路”风险。
针对直播“秒杀”陷阱,该局提醒,消费者要警惕“全网最低价”“限量秒杀”等噱头,部分商品可能虚标原价或销售临期、残次品;此外要防范大数据“杀熟”,多设备、多软件比价,发现同一商品或服务对不同用户显示差异价格,可向平台或监管部门投诉;对常见的“好评返现”猫腻,勿轻信商家诱导刷好评返现金行为,此类商品可能存在质量缺陷,且虚假评价误导后续消费者。
此外,要细读促销规则,明确定金与订金的区别,预付“定金”需谨慎,若未支付尾款可能无法退款;支付“订金”则有权要求返还。同时要警惕满减套路,部分商家设置了复杂的满减规则,表面优惠诱人,可实际的优惠力度或许远不及宣传那般可观,下单前应仔细计算实际所需支付的金额,避免盲目消费。针对盲盒消费,消费者要理性购买盲盒类商品,确认经营者是否将盲盒内物品的商品价值、抽取规则、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避免过度消费。
该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注意留存消费证据,尤其关注新型证据保存,对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的商品,录屏保存宣传内容、商品及订单详情;社区团购留存聊天记录和订单详情。同时,要索要电子凭证,主动要求商家开具电子发票或销售凭证,注明商品型号、服务期限等关键信息。消费者网购时如遇消费纠纷,要第一时间与商家联系协商,如不能协商解决的,可先通过电商平台投诉维权,仍无法解决,可以向行业主管部门反映或拨打“12315”“12345”热线,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