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淮南市谢家集区司法局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精准施策,创新1234工作法,切实以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字为本,落实首要任务,把握党员学习教育基础点。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五学”(即第一议题“学”、课堂培训“学”、集体组织“学”、个人自主“学”、研讨交流“学”)为抓手,坚持“第一时间”传达、“第一专题”研讨、“第一任务”执行,铸魂补钙强根基,把党员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实字托底,搭建两个平台,把握党员培养培训切入点。一是搭建帮带教学平台。坚持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实施手把手、一对一的“师徒式”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台账,筛选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工作成效显的党员领导干部组成“导师团”,结成师徒8对,通过政策理论引领学、业务指导督促学、调查分析研判学等多种方式“墩苗施肥”“架桥铺路”,助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二是搭建比学赶超平台。树榜立优抓典型,扎实做好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全体党员谈思想、谈业务、谈打算,通过面对面批评、硬碰硬整改、点对点承诺、实打实提升“四步走”,引导全体党员定目标、找差距、争先进、促提升,积极营造“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干事创业氛围。
严字当头,坚持三管齐下,把握党员规范管理关键点。一是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从严把好政治标准关,年龄结构关,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备案培养、发展对象政审、预备党员谈心谈话等关键步骤,实现发展党员全流程把控,真正吸纳一批素质高、有能力、求进步的优秀人才进入党的队伍。二是严把监督管理“日常关”。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紧盯党员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坚持八小时内严管,八小时外管严,推动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融合贯通。围绕党员干部成长量身定制“青廉套餐”,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提升党员管理质效。三是严把防微杜渐“思想关”。在“四个必谈”的基础上,紧盯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坚持任前集体谈、重要节点谈和关心关爱谈,不断强化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工作指导,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使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干字为要,立足四大篇目,把握党员作用发挥落脚点。一是“党建+志愿服务”暖民心。始终把党员作用发挥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标尺,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完善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承诺践诺等机制,全力推行“讲、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创新开展“双报到 双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入户入铺、政策宣讲、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二是“党建+法治宣传”强素质。科学谋划“八五”各项宣传工作,以党员普法志愿队伍“小切口”做好法律宣传服务“大文章”,紧密结合“江淮普法行”“皖美乡村法治行”“暖企惠企”等主题活动扎实推进“法律七进”。三是“党建+人民调解”促稳定。积极吸纳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政法干警等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发挥专业与威望优势,共促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推深做实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以“党建+化解争议”为导向,采用“一调二促三化解”的工作模式,强化诉源治理,组织党员参与矛盾排查、纠纷调解、邻里和谐等各类活动32场次,化解矛盾纠纷4起。四是“党建+法律服务”助治理。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一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选派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党员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积极参与法治政府建设、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和“法律明白人”培养,进一步拓展公共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