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案件讲评,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3月4日上午,马鞍山市人民检察院举办首场以案件讲评为主旨的“采石论案”活动。
本次案件讲评选取了2件全国典型案例,由一线办案团队进行亲历性讲述,以法释理,以案明情,描绘了一个个有细节、有温度、有作为的办案故事,对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措施、取得的成效及自身的思考进行了充分解读,生动展示了马鞍山检察机关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态度,不断淬炼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能力,以及把高质效办案成果融入到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的成效。
“听了刚才的案例讲述,我感觉到这两个案件的办理总体上来讲思路非常清晰,调查取证非常全面,法律适用得很非常精准,同时办案程序也非常规范。办案成效十分显著......
“在和县这个案件里面,体现了我们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这样一个独特的价值。什么价值?就是说我们公益诉讼不仅是督促之诉,同时也是协同之诉......”
“我觉得建立这种采石论案的做法,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选题,这次过来参加这场活动,也收获了很多的丰富的新闻素材,期待下一步能够继续深挖,助力讲好咱们公益诉讼好故事,传播好咱们检察好声音......”
当日,和县检察院、花山区检察院案件承办人现场讲述了两起督促整治环境污染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随后,省人大代表俞海云、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徐芳、马鞍山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周巧龙、马鞍山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高少勇、《法治日报》安徽记者站记者范天娇等对案件进行逐一点评并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
“采石矶作为马鞍山的城市名片,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气息。采石矶的每一块山石,都受江水的反复打磨;我们每一个案件,也都要接受各方的检验。”马鞍山市检察院检察长李领臣在当天的活动讲话中说,“从督促整治长江岸线环境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中’异常水渍’的线索捕捉,到被告单位适格、违法行为性质、侵权因果关系的穿透式审查,优秀案例的诞生从来不是偶然。它需要检察官如"老吏断狱"般敏锐,如"工匠琢玉"般精细,方能在纷繁表象下触及法治本质。李领臣要求全市检察队伍要站在服务法治大局、赋能队伍建设、弘扬检察文化的高度,将这一活动淬炼成“三位一体”的品牌工程,跳出“就案论案”的局限,紧扣法律监督难点、社会治理痛点、群众关切焦点设置议题,让活动成为破解时代命题的“思想熔炉”;要在视野上破界,借智借力提升论辩深度,让活动成为凝聚法治共识的“跨界桥梁”;要在价值上立标,塑造检察机关“专业精进、担当有为”的公共形象,让活动成为法治信仰传播的“立体窗口”。
李领臣说,全市检察机关要树牢“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理念,通过精心培育典型案例,让典型案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航灯,让“采石论案”成为马鞍山检察的金招牌。未来,马鞍山市检察院将继续以“采石论案”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共同书写新时代法律监督的“采石新篇”。(王秋忆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