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开学以来,淮南市检察机关针对不同学龄段、不同群体需求,坚持以“开学第一课”为载体,联合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基层社区,围绕宪法教育、网络安全、反欺凌、防性侵等主题,打造“一校一策”精准普法模式,构建起覆盖城乡、形式多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全市检察机关紧扣“八五”普法工作要求,以法润心,推动法治教育全覆盖。2月17日,淮南市检察院“蓝·天使”法治巡讲团走进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以“汇聚向‘善’力量,少年勇‘网’前行”为主题,通过“线下讲座+线上直播”形式为1万余名学生授课。课程聚焦校园欺凌与网络暴力,结合典型案例剖析法律责任,现场发放预防网络诈骗手册1000余份,强化青少年网络行为规范意识。
此外,检察机关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履职机制,以责护航,推动检察长、检察官常态化走进校园。2月18日,淮南市八公山区检察院检察长邹多品以法治副校长身份带领未检团队走进第七小学,围绕“防范学生欺凌”主题,结合校园欺凌典型案例解析法律后果,覆盖师生200余人。该履职机制还延伸至跨部门协作,2月16日,检察机关还联合民政部门、朝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沿淮村开展“防范于心 安全‘童’行”普法活动,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形式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认知与自护能力,填补乡村法治教育短板。
针对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检察机关以情守护,创新推出“法治+心理”双轨保护模式,加强对“最柔软群体”的司法保护。2月14日,淮南市八公山区第三小学100余名师生在“学宪法 讲宪法”主题活动中,通过观看法治宣传片、参与宪法知识竞赛,深化对宪法权威的认知。潘集区检察院则聚焦防性侵教育,在第三小学开展专题宣讲,通过角色扮演、安全口诀教学等生动形式,帮助儿童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对于涉罪错青少年群体,检察机关强化“教育、感化、挽救”方针。2月27日,谢家集区检察院联合妇联、团区委走进淮南五中,举办“认识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题讲座,副检察长王颖结合真实案例,剖析犯罪心理成因与社会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法治底线思维。
淮南检察机关还借助数字技术拓展普法边界,以智赋能,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普法场景。大通区检察院在洛河中心学校开展网络诈骗主题宣讲时,通过播放改编自真实案件的微电影、模拟钓鱼网站互动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网络犯罪手法。此外,“蓝·天使”巡讲团在职业教育中心开设“法治主题班会”,学生代表与检察官就兼职风险、网购维权等问题深入讨论,推动普法教育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型。
淮南检察机关以“开学第一课”为切口,将司法保护的温度融入法治教育的精度。截至2月底,该市检察机关累计开展校园普法活动20余场,覆盖师生5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8万份,真正在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中体现了检察作为。
检察机关在开学第一课的“春暖普法”,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层实践,更是对“少年强则国强”的深情回应。据检察机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市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履职效能,探索沉浸式普法新路径,让法治之光护航每一株“幼苗”向阳生长。(本报见习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