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易逝,背影长存。”两年前的2月20日,父亲姚任之在屯溪病故,那则讣告如同冬日的寒风,让认识他的人无不感到悲痛。如今,站在岁月的这一端回望,父亲的背影愈发清晰,那是一个共产党员用一生践行初心的背影,是一个平凡人用不平凡事迹书写大爱的背影。
父亲出生于1932年,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13岁离开家乡,辗转于休宁、屯溪一带,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他,反而磨砺出他坚韧不拔的意志。1990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刻,我看到他眼中的光芒,那是对信仰的炽热,是对未来的笃定。在企业退休后,他将组织关系转到屯溪区昱西街道戴震路社区,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父亲对党的事业有着近乎执着的热爱。他常说:“党给了我稳定的生活,我就要为党和人民做点事。”自2010年以来,他累计捐资16000余元,帮助辖区内的困难党员群众。抗震、抗洪、抗疫,每一次国家有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累计捐资2120元。他还主动上缴特殊党费累计14900元,两次向休宁县扶贫开发局各捐款1万元,助力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这些数字背后,是他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是他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然而,父亲对自己却极为“抠门”。他嫌理发太贵,3个月才理一次发;饮食简单,最多是稀饭、蔬菜;穿着朴素,常穿孩子们的旧衣服;从不外出旅游。这样的生活,父亲一过就是几十年。他省吃俭用,将攒下来的钱全部用于扶贫帮困、支援家乡建设。他常说:“上不负党,下不负民,内不负心。”这是他入党时的誓言,也是他一生的坚守。2021年,父亲自撰完成《幸福留言》,回顾自己的一生,也交代了自己的后事。他要求丧事从俭,不收丧礼,不请丧宴,不占国土,不立墓碑,遗体火化后将骨灰撒向故乡山河,回归大自然。这份对生死的豁达,这份对自然的敬畏,让我们做子女的敬佩不已。
母亲吴小燕,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她是一位乡村教师,2013年因病去世。去世前,她留下遗嘱,要求移风易俗,从简办丧事,不收丧礼,不建墓、不立碑,骨灰撒向故乡山河。她还要求子女代为向党组织上缴特殊党费1万元,向一生执教的商山小学捐赠1万元。父亲和母亲的这种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父亲曾说,自己没有金银财宝,没有房产遗产,留给子孙最好的财富就是党徽、党章。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我们的心中,也成为了我们一生的追求。
80岁那年,父亲被选为屯溪区戴震路社区锦绣横江党支部书记。他家的客厅更像是一个学习室,墙壁上贴满了报纸,精心制作的剪贴板上不断更新着学习的内容,各类学习书籍、杂志、材料整齐地摞在墙边。他曾被社区党委树为“学习标兵”,他还是《黄山日报》的忠实读者,他的故事也曾多次见诸报端。生命的最后几年,父亲先后住在市内几家养老机构,坚持读书看报之余,还积极向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自费购买党章和党的二十大学习材料发给他们,希望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还准备帮助养老中心建立党组织。可惜这次住院,父亲再也没能回去,这也成了他临终前的遗憾。
父亲的一生,平凡却伟大。他用朴实的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他的精神和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今天,我们纪念父亲逝世两周年,不仅是为了缅怀他的非凡事迹,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让他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远闪耀。
父亲,我们会永远怀念您,永远爱您!(黄山市委政法委 姚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