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一办四组”奏响乡村安定和谐曲
——太和县税镇镇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来源:通讯员 王皖秀 记者 聂学剑 阅读量:10000 2025-03-19 11:47:18

近年来,太和县税镇镇以创新基层治理为抓手,以“一办四组”机制为引擎,涌现出以姚寨村“和大嫂”品牌为实践样板,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产业赋能、文化浸润的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制度重塑、资源整合和品牌打造,全镇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平安建设成果丰硕。而该镇姚寨村更是以“零信访积案”“零重大矛盾”“98%矛盾纠纷化解率”的亮眼成绩,成为阜阳市乡村治理标杆。

“一办四组”破解治理瓶颈

太和县税镇镇下辖9个村委会,人口4.9万,毗邻G329国道,各种矛盾纠纷相对凸显。而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难题?于是,2024年12月,税镇镇党委、政府以“一办四组”机制破题,构建起“统筹有方、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治理闭环。

3月12日,在该镇组织的工作座谈会上,税镇镇分管领导张朋飞介绍,他们提出的“一办”即基层治理办公室,由镇党委书记任主任,镇长、人大主席任副主任,班子成员包村组长为成员,负责统筹全镇治理事项。所有群众诉求、矛盾纠纷、民生问题统一由办公室研判分类,党委书记签批后,精准派发至四个工作组。包括:信访事项组:专攻矛盾化解,确保“事事有回应”;涉法涉诉组:提供法律支持,推动“案结事了”;接诉即办组:限时解决诉求,实现“民呼必应”;督查考核组:每周调度通报,倒逼“责任落地”。

“过去村里遇到纠纷,派出所接警处置时,镇直各部门间容易推诿。现在‘一办’直接派单,权责清晰,效率翻倍!”太和县公安局税镇镇派出所负责人姚秋礼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一个纠纷解决不掉,会引发群众报警十几次。而有些矛盾纠纷涉及土地、司法、安全等多个部门,不是公安一个部门出警就能解决的。机制运行以来,全镇警情全部推送,就地调度化解。

“和大嫂”品牌织密平安网

在税镇镇的治理版图中,姚寨村是一个闪亮的坐标。这个拥有4206人的村庄,以“和大嫂”基层治理品牌为核心,将平安建设融入产业发展、文化活动和群众自治,实现了“矛盾不出村、服务不缺位、发展不停步”。该村用“文艺+调解”方式,巧用乡音解千结。

“远亲不如近邻,各让一步天地宽!”在姚寨村文化广场,由26名留守妇女组成的“和大嫂”文艺队正表演自编小品《六尺巷》。演员们用方言演绎邻里纠纷化解过程,台下观众笑声掌声不断。这支队伍,既是文艺轻骑兵,也是矛盾调解队。村党委书记李超介绍:“‘和大嫂’取意‘太和之和’,她们发挥女性亲和力强、善于沟通的优势,把政策宣传和矛盾调解融入演出。”该村注册了“和大嫂”商标,成立集体企业太和县和大嫂文化传媒公司。2023年,“和大嫂”累计开展文艺巡演20余场,辐射群众5000余人次,成功调解土地流转、家庭纠纷等矛盾52起。

“产业+反哺”,夯实平安根基。该村积极发展金蝉养殖、香椿种植等产业,成立4家村办企业。引进人才,把既是法律行家,又是养生醋开发专家的网红能人张进款请到村里,以“和大嫂”品牌为依托,发展养生醋产业。张进款告诉记者,他将加大技术研发,开发百果醋、百花醋系列品牌。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年年攀升,集体经济反哺治理建设。

从“被动维稳”到“主动创安”

税镇镇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需要从“管得住”向“管得好”升级。通过“一办四组”机制压实责任、“和大嫂”品牌凝聚合力,当地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治理主体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过去靠干部“跑断腿”,现在群众成了“主力军”。全镇志愿者积极开展治安巡逻、矛盾排查等,群防群治网络越织越密。二是治理方式从“事后处置”到“未诉先办”。姚寨村组建由党员、乡贤、“和大嫂”组成的排查队,提前介入土地纠纷、赡养矛盾等风险点。通过“未诉先办”机制化解潜在矛盾,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三是治理成效从“短期维稳”到“长效久安”。

随着产业发展、文化浸润和民生改善,税镇镇近三年刑事治安案件稳中有降。村民白天忙产业、晚上跳广场舞,打牌喝酒的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税镇镇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镇率先实现村村都备有消防车,除镇派出所拥有消防车和消防三轮摩托车外,镇里还将成立一个微型消防站,确保生产安全落到实处。

站在新起点,税镇镇计划进一步深化“一办四组”机制,推动数字治理平台建设,实现“线上接单、线下处置”智能化管理;姚寨村则将拓展“和大嫂”品牌内涵,建设金蝉主题文旅综合体,让治理与振兴同频共振。(通讯员 王皖秀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