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三类电话不要接,一眼教你识破诈骗电话……”在肥西县公安局的一间办公室里,陈霜架上支架、放好手机,对着镜头理了理着装、清了声嗓子,开始了反诈视频的录制。
从基层民警,到网络大“V”,从执勤现场到网络云端,从警13年,肥西县公安局民警陈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断创作出了一批扬正气、接地气的普法作品。好的作品,让她收获人气的同时,今年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谈起与宣传结缘,要从陈霜在刑警队工作经历说起。其间,她遇到一案子,被害人接到一骗子电话,对方自称是“警察”,其儿子涉嫌洗钱犯罪,并传来张“逮捕令”。听到此话后,被害人慌了,此时对方还继续吓唬她说,要对谈话录音,需要立即将钱转至“安全账户”。后来,被害人听从“警察”的话,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结果,骗子消失了,钱没了。
7年的刑警工作、2年的社区工作,让陈霜遇到许多被骗后前来报警的人,有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被骗后伤心难过的老人,有救命钱被骗后伤心欲绝的患者,看到这些被害人,她非常难过,究其被骗原因,大多数人都说,自己没有识别骗术的能力。
打击犯罪、挽回损失固然重要,但如能从源头上提醒群众,从而识别骗术,是不是能事半功倍?就这样,陈霜开始结合工作,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的规律特点,思考识诈防诈的日常方法,写剧本、拍摄、剪辑,尝试着创作反诈短视频。
实际上,陈霜并非传媒专业出身,也是一名短视频“小白”。为做好这项工作,她往往忙完本职工作后,牺牲休息时间,给自己“充电蓄能”,钻研视频制作的业务知识、总结反诈方面的最新套路。
“我记得做的第一个短视频,是期‘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提醒视频,当时我一人分饰被害人、骗子,把骗术展示出来。视频制作好刊发后,阅读量超过百万。”陈霜告诉记者,2020年起,她创立警务自媒体“小霜警官”账号后,结合时间节点和受众来创作,比如开学季,针对骗子以交学费的骗术开展反诈宣传;退税高峰期,针对骗子伪装成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开展的骗术各个击破;为了迎合老年群体的喜好,制作定制“花开富贵式”反诈视频……
干货满满,生动有趣,警务自媒体“小霜警官”账号在网上脱颖而出,全平台粉丝过800万,所发送的作品不仅提高了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还通过亲民的警察形象、正能量信息的传播,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辖区有多名群众误信骗子的话,去转账的路上在银行屏幕上或者转账前在手机视频里看到了“小霜警官”的反诈视频,及时反思,避免经济损失,这样的群众有很多,单是送到单位感谢陈霜的锦旗、感谢信就近20面(封)。
正如陈霜的个性签名所写——“一个特别接地气的警察朋友”,巡逻防控、随警作战,她每天奔忙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是群众眼中那个爱笑亲切的“小陈警官”,也是网上那个“关注我了解更多安全知识法律知识的”小霜警官。
(记者 李斐 通讯员 合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