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10月以来,我省成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的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全省走访小微企业681.2万户,向银行机构推荐小微企业30.9万户,累计授信4035.2亿元,累计放款2993.4亿元,其中信用贷款1040.4亿元,无还本续贷529亿元。
据介绍,我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多维联动,全力激活微观主体。建立上下协同机制,成立由市场监管、商务、工商联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银行担保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级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建立16个市工作机制及104个县(区)、126个开发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省发展改革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制定操作手册和配套制度,形成任务明确、打法具体、操作便捷的工作指引制度体系。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各市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大厅发布《致小微企业的一封信》,梳理全市金融机构产品信息,编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清单,推动社会公众特别是小微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创新打法,提升机制运转质效。全面梳理走访清单,通过大数据技术筛除其中不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与重复数据,汇总梳理形成覆盖全省710万小微经营主体基础数据名录的“走访清单”。线上高效开展对接,在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新增清单动态管理、企业信息报送、首贷服务专区等功能,同步启用PC、手机服务端口,省、市分层分批下发“走访清单”,县(区)工作专班引导企业在线填报生产经营及融资需求信息,生成“申报清单”后按程序审核形成“推荐清单”,银行机构主动与“推荐清单”单内企业开展对接,指导企业在平台登记注册并提出贷款申请,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线下精准调度推进,发改、金监、工信等8个省有关单位牵头组建综合小组,分别一线服务2个市,深入基层开展政策宣传培训、业务指导督促和问题会商研判,实现省、市、县(区)三级联动。
综合施策,完善机制配套服务。定期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制定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清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问题解决和要素保障;按月开展实地督导,帮助近300户小微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40多项;定期梳理基层典型经验做法,报送国家机制办公室。加大补偿贴息力度,优化风险补偿机制,构建“担保机构增信+政府风险补偿”分担模式,将财政资金转化为融资信用,推动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整合打造财政专项融资贴息补助,助力金融机构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严格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印发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专项通知,推动各类银行机构修订完善内部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导,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落地见效提供有效保障。(见习记者 仇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