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知晓率、满意度,引导人民群众遇到问题、有矛盾纠纷就到综治中心“找个说法”,本报与省委政法委联合开设专栏,聚焦我省多地综治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生动实践。
从“多扇门跑断腿”到“一扇门解千结”,江淮大地上一场基层治理生态的蝶变正悄然上演。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是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是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居乐业和谐社会环境的前沿阵地。2024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快打造矛盾纠纷“终结地”、社会治理“晴雨表”、服务群众“连心桥”,高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力回应了群众对平安的期盼,为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实践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汇聚合力“一站式”解民忧
在天长市主城区千秋街道,有一处说理解纷的地儿,被当地市民亲切地誉为家门口的“为民办事超市”。这便是自2024年1月“开张”的天长市综治中心。
2025年3月24日下午3时30分,市民陈女士如约来到天长市综治中心104调解室,参加远程调解。其在苏某的担保下,自2021年起陆续借给李某7万元,约定有利息。可到了2025年2月9日还款期限届满后,李某却不能偿还本金及利息。双方多次协商无果,陈女士诉至天长市人民法院。
案件受理后,因该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天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引导当事人到综治中心进行调解。考虑到苏某、李某在外地,不方便来现场调解,遂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进行远程调解。
“被申请人,刚才告知了人民调解法的相关规定,都能听到吧?”法院派驻调解员任玥针对该纠纷制订个性化调解方案,耐心地与双方沟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释法析理,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一起借贷纠纷在综治中心得到了妥善解决。
“市一级综治中心目前已融合诉前调解、公共法律、网格化等功能,实行统一受理、集中办理、分类处理的运作模式。2024年以来,市综治中心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129件,其中市法院移送诉前调解1157件,6个行专调委会受理972件,有效吸附矛盾。”天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国敏介绍,该市推进市、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矛盾调解资源阵地整合、机制融合、力量聚合。
“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这一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作为全国最早实现省市县三级综治中心机构化、实体化的省份,我省秉承“实战导向、实体运行、实效为先”理念,在省委政法委统筹协调,省直有关部门高效协同之下,建立健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与一体化运作工作机制,以常驻、轮驻、随驻等方式统筹调度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推动综治中心“高效+闭环”式运行管理,着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2024年,全省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同比提升0.21个百分点,群众对矛盾纠纷化解满意度实现两年连升。
联防联创“平安底色”更足
一起涉及38名种粮户、总金额高达300余万元的拖欠售粮款案件,在巢湖市综治中心提议下,由市委政法委组织法院、信访、涉事粮谷公司、相关镇政府等部门召开专题会“把脉问诊”。截至2025年2月9日,38名种粮户均拿到执行款,并全部签订执行和解协议书,做到案结事了。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为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协助推进治安风险防控方面的重要作用,2024年以来,我省接续推进“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切实将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省级综治中心常态化组织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围绕命案防控、道路交通安全等突出问题,启动省级督办,督促限期整改。各地基层综治中心推深做实专群结合整体防控机制,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全省31万名“江淮义警”参与巡防值守、隐患排查、纠纷调处、联勤联动,构建群防群治“同心圆”,各隅“小安”汇聚全域“大安”。
巢湖市各级综治中心组建202支群防群治队伍,设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19个。建立“起底排查、初次评估、核查评估、帮扶解决”四项机制,明确隐患排查、矛盾化解、人员管控等30余项重点工作的责任划分和目标任务,实现分级分类管理。围绕“信访维稳、房产物业、征地拆迁、涉法涉诉、涉众金融”等领域建立12个工作专班,推动矛盾纠纷调处、风险隐患消除由“单兵作战”向“聚指成拳”转变,稳步推进涉企涉稳事项化解,促成部分烂尾项目“旧貌换新颜”。
霍山县综治中心拧紧矛盾化解“关键阀门”,织密治安防控“多维网盾”。“我们坚持矛盾纠纷‘日排查、月分析、季晾晒’,与110平台、信访平台、立案登记系统联动衔接;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化解工作体系,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的原则,确保所有矛盾纠纷在县域内画上‘终止符’。”霍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贺新建表示。
2024年,全省刑事案件、诈骗案件、涉黑涉恶“十类案件”、传统侵财案件、可防性案件、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均大幅下降,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呈现“六降”局面,人民群众平安质感更加充盈。
数据赋能“智慧政法”生态
合肥市瑶海区长淮街道辖区面积3.51平方公里,坐落有77个住宅小区、20个商业楼宇、11个专业市场、1个火车站。近年来,长淮街道依托“市综治平台(二期)四级指挥调度模块”,推进警情类矛盾纠纷流转化解工作。
据介绍,街道平台管理员在收到推送的警情矛盾事件后,不是简单地分派,而是先进行分析研判,根据内容作出处理建议后再推送到相关职能部门。近期,辖区派出所通过平台推送了一起噪音扰民纠纷,收到该件后,市综治中心在事件流转处理栏提出“请城市建设部督促小区物业做好管理工作,同时建议城市建设部牵头联合街道应急管理部门、属地社区、社区民警约谈房屋所有人、承租人”的办理建议,减少了处置研判时间,提高了处置效能。
科技赋智、数据赋能、创新赋力,研判预警正逐步驶入“e赛道”。2024年以来,我省推进社会治安形势监测系统建设,搭建全省“平安稳定指数”模型和指标体系,依托信息化建设,将社会治安防控触角纵向延伸、横向联通,强化综治中心动态感知、指挥调度等功能发挥。
省级综治中心研究制定矛盾纠纷分类及数据规范地方标准,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系统省级平台,推动实现公检法司信访等10余家省直部门综治业务数据关联,定期汇总分析全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数据,通报情况,调度工作,压实责任。基层综治中心提升智慧治理应用,全方位了解和听取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
蚌埠市固镇县综治中心建成纵横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业务信息系统,为县直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基层站所、调委会等开设线上账号720余个,通过线上高效流转、闭环管理,推动线下秒级响应、联动化解,实现了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天长市、镇、村三级综治视联网全部接入各级综治中心,全域覆盖“眼更亮”。创新打造“一屏观天长指挥调度系统”,嵌入各镇(街)网格地图模块,围绕平安建设职责任务,动态监测领域矛盾风险案事件,实现天长平安指数“一屏观”。(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