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过去一年,淮南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点“靓”这份答卷,一起见证我们为生态事业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
为全面提高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治理水平,淮南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淮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牵头制定了我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十条达标措施,包括施工围挡、路面硬化、防尘覆盖、车辆冲洗、清扫保洁、湿法作业、烟气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监测监控、扬尘管理制度等十个方面。以“十达标”为核心标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有关部门全面打响施工扬尘治理攻坚战,2024年全市PM10浓度6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加强宣传引导。印发《淮南市建筑工地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2024年全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和混凝土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要工作,精心部署。累计召开市级专题会议1次、县区级专题会议4次、观摩交流现场会3次。
完善智慧监管。“智慧”联网,建设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利用视频监控、无人机抓拍等科技手段,实现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和混凝土搅拌站现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联网联控、全覆盖,落实扬尘污染问题闭环式管理。“双向”治理,结合生态环境部门大气智慧平台,将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纳入智慧平台监管,实现生态环境、住建部门“双向”监管。
坚持示范带动。举办2024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质量安全扬尘防治观摩会,共同学习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打造北赵店棚改项目等30余个示范工地作为样板观摩点,定期组织全市各参建单位参观学习,打造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为扬尘治理示范工程并加以推广。积极推动“智慧工地”建设,目前青桐苑等9家项目工地已安装高杆喷淋系统,充分发挥科技在扬尘防治中的作用。
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现场检查。通过视频监控、数据分析、现场核查“三管齐下”,建立健全对扬尘源的长效监管机制。成立2个督导组,8个网格组,对工地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确保每个项目每周至少巡查一次,消除监管盲区。构建“专人巡查、专人调度、专人盯守”的快速响应机制,分类管理施工工地,综合运用视频远程监管、PM2.5源解析、激光雷达平扫等非现场巡查方式,强化现场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施工的影响,助力精准执法。
加大惩处力度。对23家建筑工地因扬尘防控落实不到位被移交处罚的项目通报审计局、行政执法局、建设单位。取消1家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项目市级标准化文明工地申报资格。召开建发市政工程在建工程文明施工集中警示约谈会。对谢家集南城市交通驿站等3个项目进行了生态损害赔偿立案调查。印发《关于淮南市施工项目“十达标”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复查情况的通报》。2024年,共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429份,《停工通知书》33份,记不良行为记录7次,移交行政处罚45件。(淮南环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