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法治风帆劲 江海风韵长 —— 解码启东海螺法治驿站的治理密码
来源:记者 陆慧敏 王原 阅读量:10000 2025-03-28 11:11:34

“从前的长江野草茂盛,道路泥泞,非法捕捞花样百出,现在的长江水清天蓝、鸟击水面,连消失多年的鱼群都回来了!”面对记者,启东市圆陀角巡堤队巡逻员吴春辉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长江入海口的生态蝶变。在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一座以“法治+非遗+旅游”为特色的海螺法治驿站,正以创新之姿书写着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江海答卷。

主题沙龙 激活长江保护的法治基因

“通过普法宣传,促使企业自觉履行社会环境责任,积极开展生态损害赔偿,在江边建设绿色环保主题公园。”不久前,在海螺法治驿站举办的“生态保护法治同行”主题沙龙上,江苏江海明珠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岩结合典型案例,向20余名法律明白人和游客解读长江保护法实践与应用。

这种以“案例+法条+互动”的普法模式,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化的保护指南,让游客在欣赏江景的同时接受法治熏陶。自驿站运营以来,已多次举办法治文化沙龙、法治主题茶话会等活动。受邀请的法律专家、学者、律师等与游客、群众面对面交流互动,分享法律故事、解读法律热点问题,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治文化魅力。自建站以来,已举办主题沙龙32场,覆盖游客超万人次。

非遗传承 编织传统文化的法治经纬

“大家看这幅蓝印花布作品,小蓝鲸图标采用了非遗刮浆技艺,水波纹暗合长江十年禁渔条款……”海螺法治驿站里,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启东博物馆馆员郁弘晋在非遗法韵区现场演示靛染工艺,将法治与非遗文化巧妙融合。其创作的《法润江海》系列作品,通过篆体“法”字演变与江豚跃浪图案的有机融合,生动诠释生态保护的理念,已成为游客争相收藏的法治文化纪念品。目前驿站已展示法治主题非遗作品5类,举办体验活动12场,吸引300余人次参与。

去年12月,启东市以海螺和文蛤为原型,打造法治IP“启小司”和“启小法”,成为驿站中最亮眼的文创产品。驿站以它们的形象创作法治文创书签、徽章等免费赠送给游客,让他们将法治带回家,实现寓教于乐。

速调机制 筑牢旅游消费的法治屏障

“门票资费争议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旅游市场法治环境。”去年郁金香花会期间,上海游客陈女士因景区套票价格与商家产生纠纷。法治驿站调解员启动“旅游纠纷速调机制”,通过创新“法律条款+乡规民约+情感疏导”的“枫桥式工作法”,仅用两小时便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这种“现场受理、专业调解、快速处置” 的闭环机制,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1起,调解成功率达100%。驿站同步建立“流动法律咨询台”,定期由律师驻点服务,已累计解答游客咨询500余人次。

这座不足300平方米的法治驿站,以“非遗传承活化法治文化、服务平台强化法治保障、旅游场景深化法治体验”为建设理念,成为长江大保护的法治地标,为新时代法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启东样本。(记者 陆慧敏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