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见习记者 仇鹤丹)3月2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我省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安全生产实现“四降三无”,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11.4%、22.7%、6.5%,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消防火灾事故、无重大森林火灾事故。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胡明介绍,我省坚持多元共治,完善“全链条”安全责任体系。牢牢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明责”、“盯责”、“问责”。动态更新“三管三必须”责任清单,厘清省直45个部门256项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完善考核巡查、预警提示、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指导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强化“隐患前追+事故后追”,责任倒查159人,省级挂牌督办事故7起、提级调查4起。
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全覆盖”督察检查体系。聚焦安全生产责任措施和全局性重点工作落实,完成首轮2批对6个市和2个省直单位的督察。聚焦专项治理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压茬推进5轮全覆盖指导服务,治理隐患6692项。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强化真督实查、压茬推进、闭环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深入分析研究近9年事故特点,绘制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一张图”。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为牵引,实施矿山、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37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督促整治重大事故隐患1.9万项,推动企业设备设施和生产工艺改造9.8万项;开展消防安全除患攻坚和电动自行车、城镇燃气等“全链条”整治,消除隐患56.5万项。加强本质安全建设,关闭退出、整合重组、升级改造矿山29座,“一库一策”治理“头顶库”31座,销号尾矿库3座;全省39家化工园区均实现安全风险等级达标,现有10家硝化企业全部完成自动化改造;制定工贸行业安全生产30条硬措施,实施电焊机“加芯赋码”,接入焊机数据4.5万余台。
坚持高效协同,打造“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搭建高效协同指挥平台,推动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建设。建成“可视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接入水利、气象等21家部门33个业务系统,整合126万路视频监控资源,常态化开展可视化拉动练兵。贯通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初步建成以指挥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窄带无线通信网为依托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坚持科技赋能,健全“多层次”支撑保障体系。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开展预警指挥、航空应急、基层防灾、工程抢险项目建设。充实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安全生产类专业救援队伍126支、自然灾害类214支,区域应急救援基地5个、航空应急救援基地2个、水上工程救援基地1个,配发基层抢险救援装备6.92万套。强化安全风险智能监测,建成危化品、油气长输管道、烟花爆竹仓储企业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监测系统,高效响应处置各类预警48.5万余次。
坚持机制牵引,形成“全过程”灾害应对体系。关口前移防控重大涉灾风险,明确省市县乡四级防汛包保责任人1.7万余名、城市防汛排涝责任人4200余名,纳入省应急指挥平台统一管理。高效处置黄山特大暴雨洪涝灾害,2024年6月黄山市遭遇强降雨袭击,省防办紧急集结救援力量6400余人投入抗洪抢险;针对歙县4个村庄“三断”问题,调派20架无人机、直升机紧急驰援,第一时间打通生命通道。全力应对长江、淮河流域性洪水,在江淮之间、淮北地区梯次前置抢险救援力量9.5万人,及时处置堤防险情245处;为696个村配备卫星电话,果断转移人员9.3万人;扎实开展灾害救助,争取中央救灾资金4.73亿元、物资4.6万件。
坚持基层导向,织密“全社会”共建共治体系。推动基层应急组织建设扩面提速,开展建设试点、专题调研和研讨交流,全省1522个乡镇、街道均明确了应急管理职能机构。深入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宣传,培训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 员94.4万人次;创新实施“案例教育法”,制作警示教育案例800余例;应用覆盖全省的21万台应急广播终端,实现应急信息直达乡村街道。持续推进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修订实施《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新兴领域、高风险作业活动安全监管和重拳打非治违的法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