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阜阳“颍淮之光”探索数字研学高质量发展的安徽实践
来源:聂学剑 刘闯 阅读量:10000 2025-04-14 16:24:27

坐落于阜阳市颍泉区的“颍淮之光”数字文化综合研学实践基地,毗邻阜阳4A级景区——生态乐园,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是阜阳市重点支持的文化旅游与数字创意产业链项目。基地于2022年5月启动建设,2024年正式对外开放,致力以“研学+文旅”、“数字技术+沉浸体验”的创新模式率先在地整合颍州西湖、阜阳生态园两张地域文旅名片,对外链接周边200公里覆盖区域的城市圈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及城市微度假市场需求,快速形成以阜阳为核心的大研学生态圈,构建了集数字非遗展示、传统文化体验、科技教育实践、国防教育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平台,并对标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标准,可满足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开展及素质提升需求。

微信图片_20250414115428.jpg

该基地拥有6+1 的结构模型,由七个主题文化场馆、一处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营地组成。“乐地·颍淮之光”数字文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拥有 6+1 的结构模型,场馆+户外+景区的空间布局,由六个主题文化场馆、一处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营地组成。六个主题场馆包括:非遗活态化传承馆、国防科技爱国主义教育馆、脑科学人工智能实训馆、3D打印科普馆、VR LBE数字空间、数字文化综合体验馆(“颍淮情”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数字生命健康科普实训教室、君子六艺·国学教室、航模实训课堂、民乐坊·中华民乐体验课堂、数字文化创客空间)。场馆+户外+景区的空间布局,让基地与景区各之间内容相互套嵌、数字技术共享、发展相互依托。

该基地打造中国“非遗走廊”与线上元宇宙空间,在基地的非遗活态化传承馆,通过全息投影、三维建模等技术,将阜阳168项非遗项目数字化呈现,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沉浸式对话”。建设XR虚拟演播厅,应用无轨跟踪技术,为研学活动提供新闻播报、虚拟课堂等场景化实践平台。运用全息投影、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打造多个数字化体验空间,开发制作 系列全息课程系列,实现无人、双师课堂,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研学体验。该基地与阜阳师范大学共建“科学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历史文化与旅游专业人才实训基地”推动科教融合与人才培养。引入非遗传承人开设工作室,对多项非遗技艺进行数字课堂转化,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覆盖青少年超1.5万人次。基地于2023年与杭州六小龙的BrainCo强脑科技建立合作,在基地建设脑科学专注力训练全国示范实训馆,并在研学教育装备上进行联合开发,同时启动脑科学人工智能实训教室进校园计划。最受瞩目的是全球领先的BrainCo智能仿生手体验环节。这款融合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创新产品,通过实时检测佩戴者手臂的神经电与肌肉电信号,精准识别运动意图,并驱动仿生手完成抓握、弹奏、书写等高精度动作。在媒体镜头聚焦下,体验官姜老师佩戴仿生手流畅弹奏钢琴曲目《茉莉花》,五指独立协同的灵活表现引发阵阵惊叹。据了解,BrainCo智能仿生手是由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企业BrainCo研发,曾获CES创新大奖,目前已帮助全球数千名上肢截肢患者重获生活能力。

“仿生手不仅帮助残障人士重获生活自主权,其背后的脑科学交互技术更为人工智能实训教育提供了生动案例。”基地技术负责人介绍道。目前,颍淮之光基地已将该设备纳入“人工智能与社会责任”研学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科技向善的力量。基地教研中心精心开发七彩课程体系融入到每一场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以全实物全感官沉浸式引导性的研学旅行教育,开启身心合一、身体力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教育。  

基地自开放运营以来,已完整形成线下线上两条收益链,2024年接待游客量为16万人次,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创收营业额1600万,提供的研学旅游服务、公共文化空间服务、旅游配套服务好评率为99%、线上数字资产、数据资产交易额超两千万。基地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文旅产业“十佳落地项目”、“皖北区域十佳场景”、“全省百佳皖美消费新场景”优秀场景,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央视、新华社、安徽经视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该基地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文化传承为根基,以数字创新为动力,努力打造全国研学旅游示范高地,为安徽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 “阜阳方案”。(聂学剑 刘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