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马鞍山雨山区采石街道:创新社会治理,筑牢长江生态屏障
来源:通讯员 程玉倩 记者 李小平 阅读量:10000 2025-05-12 15:05:15

在长江之滨的马鞍山雨山区采石古镇,一座占地420平方米的“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枢纽”。自2024年启动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以来,采石街道以“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为理念,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和品牌打造,构建起矛盾纠纷化解、长江生态保护、防汛抗旱联动的“三维治理”新格局,交出了一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亮眼答卷。

“一站式”阵地破解治理难题

走进改造后的原采石税务所,10个功能室与2个现代化工作室有序分布:群众接待厅里,网格员正耐心记录居民诉求;监控研判室内,12块电子屏实时滚动辖区重点区域画面;心理咨询室中,专业社工为青少年开展心理疏导……这座集司法所、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于一体的“治理综合体”,实现了矛盾纠纷“受理、调解、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

“过去群众反映问题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只需进一扇门。”采石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整合司法所、公安、民政等部门资源,中心建立起“四个一”运行机制:一个阵地服务群众、一个渠道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2024年,该中心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04件,化解率达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

“网格+”模式织密治理网络

在采石街道,43个网格如同“神经末梢”延伸至每个角落。网格员手持移动终端,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对重点人群实施“动态建档、定期走访、即时更新”管理。2024年汛期,网格员通过“敲门行动”提前排查出12处易涝点,并在暴雨中协助转移群众23户,避免了次生灾害发生。

更令人瞩目的是“1+4+N”联防联控平台的构建。街道联合城管、市场监管、派出所等部门,在中心设立联合办公窗口,实行“排查预警—分流交办—协调处置—回访评估”闭环管理。2024年6月,某老旧小区因暴雨导致变压器漏电,中心启动“15分钟应急响应圈”,5分钟内联动消防、供电部门抢修,2小时内排除险情,赢得群众点赞。

长江文化赋能生态治理

面对长江大保护的时代命题,采石街道构建起"三级巡查+部门联动"的立体防护网。网格员每日巡查、综治中心每周调度、多部门每月联合执法的"三重保险",让非法捕捞、污水排放无所遁形。2024年开展的25次联合执法中,查获非法捕捞案件3起,清理违规渔具12件,整改排污隐患8处。

针对“十年禁渔”后渔民转产难题,街道推出“就业扶持+社会保障+心理关怀”全链条服务:58岁的老渔民张师傅,在网格员帮助下完成从"捕鱼人"到"护渔员"的蜕变,如今带领6人巡逻队守护着10公里江岸线。2024年,街道开展渔民转产培训15场,帮助83人实现再就业。这样的转型故事,正在长江两岸不断上演。

科技赋能筑牢安全屏障

在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着8座山塘水库的水位数据。依托“网格+责任”双保险机制,街道对12处易涝点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2024年累计整改隐患89处。当暴雨来袭时,网格员通过“防汛通”APP上传的树木倒伏信息,5分钟内即可触发多部门联动处置。

“过去防汛靠喊话,现在靠数据。”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合公安“雪亮工程”、水利“智慧河湖”等平台,街道构建起“人防+技防+智防”立体防控网。2024年辖区实现“零安全事故、零群体性事件、零负面舆情”,圆满完成46次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从矛盾调解到生态守护,从网格管理到科技赋能,采石街道正以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如今的采石街道,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已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这里既有硬件升级的"面子",更有机制创新的"里子",既守护着长江的碧水清波,更温暖着百姓的安居梦想。(通讯员 程玉倩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