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出庭且出声 出解出效果
来源:记者 周莹莹 阅读量:10000 2025-05-13 21:31:16

陈某系合肥市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员工,因工受伤向舒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后被认定为工伤。合肥市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不服,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舒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告官能见到官吗?

2月17日,舒城县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此案,舒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邱昌玉出庭应诉。他认真倾听原告诉求,直面问题焦点,陈述被诉工伤认定决定作出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庭审后,邱昌玉积极与原告、第三人沟通,听取意见建议,各方就工伤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当日,合肥市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撤回起诉。

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是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有力手段。行政相对人向行政机关表达诉求,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提出质疑,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举证和说明,这种平等对话机制既让行政相对人感受到被尊重,增强其对司法程序的信任,更愿意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也促使行政机关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更加注重程序合法、证据充分、法律适用准确,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自2021年6月起,我省大力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实现出庭应诉率100%并保持至今。

然而司法实务中,“关键少数”的法治意识、法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去年,中央依法治国办在我省开展法治督察时指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不出声、出庭不出效”的情况影响了出庭应诉质效。

省委依法治省办强化问题导向,推动督察整改提质增效。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法院加强沟通联络,共同采取措施,推进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效。

明确出庭负责人范围和要求。按照“谁主管或分管被诉行政执法业务,谁出庭应诉”的原则,要求出庭负责人提前熟悉案情,针对争议焦点,组织制定应诉和实质化解行政争议预案。六安市两级法院庭审过程设立出庭负责人发声环节,并建立出庭应诉发言质效情况台账,每月向司法行政部门报送,司法行政部门以“一周一提醒”“一季一通报”等方式全过程跟进。

强化法官释明引导。庭审中法官通过询问、提示等引导出庭负责人就被诉行政行为事实证据、法定程序、法律适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等问题发表意见,庭后推动出庭负责人积极参与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今年以来,全省法院开庭审理行政案件2666件,多数出庭负责人按照引导就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发表意见,庭后积极参与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共推动化解案件1132件。

加强应诉能力建设。围绕提升法治素养和应诉能力水平,常态化组织行政应诉培训、行政案件庭审观摩,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庭审答辩、举证、质证、辩论以及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能力。4月24日下午,省委依法治省办组织开展行政诉讼案件庭审观摩活动,23家省直机关相关负责人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参加观摩。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组织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观摩庭审89场次,应诉能力专题培训57场次,参加人员2200多人次。

数据是有力的证明。5月9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全省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至51.01%,较2024年上升8个百分点。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效果综合评价,建立健全“庭前、庭中、庭后”全流程评估机制,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从“出庭出声”向“实质解纷”转变,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切实提升出庭质效,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