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皖北平原,麦浪翻滚。在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一座座蓝白相间的“村头警务室”点缀乡间,驻村辅警穿梭于田埂巷陌,将警务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绘就出一道独特的法治风景线。
近年来,亳州市公安局谯城分局深入推进“一村一警”机制,推动警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枫桥经验”在皖北乡村落地生根。
服务下沉:从“群众跑腿”到“村警上门”
“孙大爷,您补办的身份证办好啦!”5月11日清晨,十河镇孙瓦行政村驻村辅警孙强强将新身份证送到腿脚不便的孙恒民老人家中。这种“走访摸排+上门服务+即时响应”的模式,已成为谯城区驻村辅警的日常。
在十河镇西关行政村周老家文化广场,驻村辅警周飞趁村民看戏间隙发放“警民连心卡”。卡片印着“24小时服务热线”和“有事随时打电话”的承诺,让65岁的周大爷点赞:“以前办事得跑派出所,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
谯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负责人介绍,“一村一警”机制推行以来,驻村辅警为群众代办户籍、身份证等业务,提供上门服务,真正实现了“警务围着群众转、村警围着百姓忙”。
多元解纷新机制:“四级联调”化矛盾
“要不是你们调解,这事非闹大不可!”近日,十河镇西关行政村村民刘某将锦旗送到派出所。此前,刘某与侄媳因宅基地纠纷发生争执,驻村辅警周飞联合村委会启动“四级联调”机制(村小组长+N、行政村书记+N、政法委员+N、镇书记/镇长+N),邀请乡贤代表等参与调解,5天后双方握手言和。
十河派出所整合镇村综治力量、驻村辅警、乡贤等,构建分层化解体系。在路楼行政村,驻村辅警孟凡杰用“情、理、法”三步调解法,成功化解承包地合同纠纷。
据统计,今年以来,十河派出所通过“四级联调”化解矛盾纠纷229起,成功率达98%,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法治守护无死角:“平安前哨”护民生
午后的杨岗行政村麦田里,驻村辅警李坤巡查农田灌溉情况,笔记本上记满村民的“家长里短”。“你常来转转,我们老人就不怕遭遇骗子了。”81岁的卞王氏拉着李坤的手说。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易受骗问题,谯城公安分局组织驻村辅警开展“田间反诈课堂”“板凳普法会”,“村头警务室”成为平安“前哨站”和安全“课堂”。
如今,谯城乡村随处可见驻村辅警与群众谈心的场景。从证件办理到矛盾调解,从治安巡防到法治宣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让法治之花在皖北大地绚丽绽放。(路传岗 记者 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