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多元救助照亮困境群众回家的路
来源:甘志亮 陈倩倩 阅读量:10000 2025-05-14 22:37:07

初夏时节,走在池城街头,“让爱回家”救助引导牌格外引人注目。自去年6月池州市开展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以来,该市创新构建“1+3+N”区域救助网络,通过科技赋能、社会协同、长效帮扶等多元举措,已成功助力50名困境群众踏上归家之路。

科技赋能实现精准救助

日常巡查中,池州市各级救助管理站依托“城市之眼”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精准监测。这一街面救助云平台如同敏锐的“城市神经”,让重点区域的每个角落都纳入救助视野。除了线上巡查,工作人员还通过民政“网格小助手”小程序、微信志愿者群等渠道,发动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提供临时遇困及流浪乞讨人员线索。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云巡查”1000余次,通过云巡查、微信志愿者群等多渠道发现救助对象30余人次。

立体矩阵延伸救助触角

夜幕降临时,池州市908雷锋爱心车队的志愿者们穿梭于城市街巷,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免费餐食和饮水等救助服务。这支由百辆爱心车组成的移动救助网络,与387个救助引导点形成“固定+流动”的立体矩阵,配合“爱心食光”行动,累计送出150余份暖心餐食。此外,曙光公益救援队主动加入,百余名公益救助员既是街巷巡查的“活地图”,更是困境群众的“暖心人”,他们用脚步丈量城市暗角,让救助服务延伸至每个细微角落。

长效帮扶托起新生希望

“比找到家更难的,是让心真正回家。”在市救助管理站“红灯笼”寻亲工作室,工作人员通过DNA比对技术,为滞留人员点亮归家之路。这里为25名落户安置人员建立了专属档案,记录着寻亲路上的点滴温情。为防止“返流浪”现象,市救助管理站专门建立了市级易流浪人员信息库,对30余名重点对象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通过就业帮扶、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降低重复流浪率。目前,人社部门已开设40余个适配岗位,让多名受助人员穿上工装开启新生活。

从科技赋能的精准识别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从即时救助的暖心盒饭到长期帮扶的就业岗位,池州市正以全国试点为契机,不断拓宽救助服务路径,让民生保障网既有科技精度,更饱含人文温度。(甘志亮 陈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