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建萍 记者 吴文珍)执行是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公里”,但“人难找”“财难寻”常常让执行工作陷入被动局面,部分被执行人身在异地便心存侥幸躲避执行,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日前,天长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奔赴上海,顺利执结一起长达16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2009年,陶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孙某借款10万元,后仅还款3万元,再无下文。孙某将其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陶某限期内支付孙某借款7万元。判决生效后陶某始终未履行还款义务,孙某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多次传唤陶某,其每次都以“身在外地”“无力偿还”等托词,消极对抗执行工作。执行法官通过网络系统对陶某名下财产进行查控,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执行法官多次联系陶某,耐心释法明理,并告知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但陶某履行部分还款义务后,剩余欠款仍旧拖延履行,更以拒接电话、隐匿行踪等方式躲避执行,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2025年以来,天长法院常态化开展“清仓终本”案件专项行动,执行法官多方调查、走访,最终查询到陶某的工作信息,并通过该信息顺藤摸瓜,追踪到陶某在上海市的工作地址。该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王开刚亲自带队,组织干警踏上了往返近700公里的征程。
到达上海后,执行法官在陶某所在公司楼下连夜蹲守了48小时,最终将陶某抓了个“现行”。在调查询问中,执行法官发现陶某的手机每天均有大额交易,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执行法官反复释法明理,陶某仍拒不履行义务,于是当即作出决定,将其拘传回院,准备以拒执罪移送公安。在得知将要被论罪处罚时,陶某终于坐不住了,积极筹钱一次性履行完毕全部欠款,案件顺利执结。